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统考规定了考试时间是20分钟。其中这20分钟的分配为结构化答卷5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5分钟。那样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大家该怎么样把握课堂的步伐呢?今天大家就跟随韦慧一块儿解决这个问题。
考生容易见到问题:
1、要点太多,不了解十分钟课堂可以讲些什么内容
不少考生在十分钟的课堂里总是存在这种困惑,我讲一些什么内容呢?考试试题上的所有要点都讲完仿佛时间不够,讲太少好像又讲不了解。譬如像小学语文《太阳》这一课,这一课课文比较长,考生总是既想把太阳远热大与和人类的关系这几个要点段落都剖析透,但总是导致没重点从而顾此失彼。
2、只讲课程框架,用时过短
一些考生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仅仅只不过把一个框架给讲出来,譬如语文的《太阳》这一篇文章,仅仅只不过把太阳这篇的段落大意总结出来即可,如此会导致所讲的常识不深入不了解,太过于含糊。不可以展示考生的专业性和语文功底与素养。
3、课堂结构不合理
有的考生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没把控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导致结构不合理,讲了10分钟,才开始进入主题。有些考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想要活跃课堂,结果花10分钟来进行热身,课前活动,等十分钟时间到了,才恍然发现我们的时间已经到了。有些考生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就花了7、8分钟致使于后面的内容无法呈现出来。还有些的考生导入和新课巩固只花了5分钟不到,但在布置作业环节和小结环节却占了整堂课非常大的篇幅。这类都是犹豫课堂结构设置不适当的问题致使的。
那样,面对仅仅10分钟的试讲大家该怎么样应付呢?
找准要点,迅速定位和取舍。
当大家面对较长一篇文章或者几个要点的时候,大家要掌握取舍,并非所有些要点大家都可以在这10分钟里都很详尽的去呈现的,所以找准要点是重点。若是语文,最重要的是要找准奥创堂呈现的是第几个课时,若是第一个课时那样生字词和疏通文意是重点。若是第二个课时,理解赏析是重点。韦慧建议考生在选择要点的时候选择课文最重要的与本堂课最重点的和自己可以胜任的。譬如说《桂林山水》这一课,水的特征和山的特征都是文章的重点,那样选择哪一个作为详讲呢?需要看看考生哪一个特征最熟知也最可以明确的进行解析,择其一重点详讲即可,切不可贪多。